
突发!昔日明星陨落,众安在线跌落神坛,互联网保险末日已至?

昔日明星陨落:众安在线被踢出恒生科技指数背后的警示
最近,众安在线被调出恒生科技指数,股价应声下跌。作为国内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曾经风光无限的众安在线如今遭遇如此境地,不禁让人唏嘘。这背后,是公司盈利能力不足的尴尬现实,以及整个互联网保险行业面临的增长困境。
市值缩水:盈利能力是硬伤
恒生科技指数的筛选标准一向严苛,市值、流动性和科技属性缺一不可。众安在线被剔除,市值缩水是直接原因。上市之初,众安在线股价曾高达97.8港元,但随后一路走低,截至今年3月12日,股价仅剩12.62港元,相比最高点跌去了87.1%,市值蒸发了1255.15亿港元。
市值缩水,归根结底还是盈利能力的问题。虽然2017年至2023年间,众安在线的营收从55.83亿增长至335.39亿,增幅高达5倍,但净利润却像过山车一样,极不稳定。除了2020年、2021年和2023年,其余年份均处于亏损状态。
2023年,众安在线虽然实现了40.78亿的盈利,但其中37.84亿元来自于出售众安国际股权的收益。如果剔除这笔一次性收入,其归母净利润仅为3亿元左右。更令人担忧的是,2024年上半年,众安在线在营收同比增长12.7%的情况下,净利润却大幅下降了75%至0.56亿,出现了典型的增收不增利现象。核心的保险业务利润下滑是罪魁祸首,相比2023年中期下降了3.09亿至1.38亿。
投资收益: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保险公司通常会将大量的保费资产进行投资,以获取投资收益,这也是利润的重要来源。然而,2024年上半年,众安在线的保险业务投资净亏损高达1.74亿,而去年同期却盈利了1.46亿。
当然,众安在线账面资产的公允价值增益提供了一定的支撑,同比增加了223亿至796亿。但总体来看,其总投资收益率仍在下滑,从2023年上半年的4%降到了3.3%。投资收益的不稳定,无疑给众安在线的盈利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成本端的压力同样不容忽视。2024年上半年,众安在线整体的综合赔付率上升了3.6%至60.7%,健康、数字生活、消费金融和汽车四大核心业务板块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消费金融上涨最多,达13%。与此同时,众安在线的综合成本率也由2023年上半年的95.8%增长至97.9%,不断逼近盈亏平衡线。
为了控制成本,众安在线也在努力压缩费用开支。2024年上半年,推广营销、咨询技术费及员工福利开支分别下降了20%、13.05%、27.47%至18.8亿、13.58亿和6.21亿。但这种“节衣缩食”的方式,能否真正改善盈利能力,还有待观察。
随着盈利能力的下降,众安在线的综合偿付能力也在下滑,从2020年的560%降到了2024年上半年的223.73%。偿付能力是保险公司运营的生命线,偿付能力充足率下降,无疑会增加公司的经营风险。
流量见顶:互联网保险的增长瓶颈
众安在线的崛起,离不开股东的强大背景。2013年,众安在线由阿里、腾讯和平安联合发起成立,获得了资金、技术、渠道和管理经验的支持。上市前,股东及关联方贡献的保费占其总保费的70%以上。此外,众安在线还搭上了互联网保险快速发展的顺风车,保费收入从2017年的59.54亿增长到2023年的295.01亿,增幅高达3.95倍,年度增速普遍在15%以上。
然而,好景不长。2024年上半年,众安在线的保费增速骤降至5.4%,这反映出整个互联网保险行业都面临着增长瓶颈。
过去几年,随着传统代理人模式的红利消退,线上渠道成为保险业新的增长点。2019年至2023年间,互联网保险的保费规模年均增速达到了22%,占总保费收入的比例也由6.3%提升至9.7%(数据来源:中国保险行业协会)。
但如今,随着线上流量见顶和监管日益趋严,互联网保险的增速也开始放缓。2023年,互联网保险的保费规模为4949亿,同比仅增长了3.47%。互联网财产险市场同样如此,2023年保费收入同比增长了5.5%至1210亿,而2022年的增速为33.1%。
与此同时,互联网财险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众安在线虽然占据市场份额榜首,但面临着人保、太保、泰康、国寿等传统保险巨头的竞争,还有有家保险、致保科技、水滴等互联网保险中介平台的挑战。据《中国互联网保险发展报告(2024)》显示,2023年共有70余家财产险公司开展互联网业务,其中CR3占比从2022年的57.6%下降至2023年的50.2%,市场竞争格局尚未成型。
雪上加霜的是,监管的收紧也给互联网保险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近年来,互联网保险发展迅速,但也暴露出虚假宣传、违规扣费、恶意捆绑等问题。对此,监管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打击市场乱象。例如,2023年11月,监管部门下发文件,明确禁止险企利用“0费率”、“保费低至(最低)×元”、“每月×元起”等噱头进行不当宣传。2024年8月,监管层还提高了互联网财险的展业门槛,要求最近连续四个季度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20%、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75%。据界面新闻统计,截至2月5日,已有亚太财险、前海财险、华安保险等10家险企暂停了互联网保险新业务。
尽管监管层三令五申,但互联网保险的低费率营销行为仍然屡禁不止。众安在线就曾因类似噱头备受争议。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众安保险的投诉量已经上万条,主要涉及自动扣费、赔付问题、虚假宣传等。
此外,众安在线在合规性管理上也存在问题。早在2021年8月,就因自营网络平台和第三方平台宣传销售页面欺骗投保人、编制或者提供虚假报告资料等4项违规,合计被罚145万元;2024年4月,又因存在隐瞒关联关系和关联交易、通过关联方虚假列支费用等三项条款,被处以180万元罚款。
作为互联网财险的龙头企业,众安在线被“踢出群”,凸显了其成长性面临挑战。随着互联网保险逐渐走向红海,只有聚焦产品和业务模式创新,才是破局的关键。否则,市场份额被蚕食,恐怕难以避免。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