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2月:被动型基金主导下的中国股市新趋势

2025年2月新基金发行潮:被动型基金崛起
2025年2月17日至21日,中国市场共发行31只新基金,其中被动权益类基金,特别是被动指数型股票基金占据主导地位,共计19只。这一趋势与2022年以来市场深度调整、主动基金规模下降、被动基金规模持续增长的宏观环境密切相关。数据显示,被动指数型基金规模在2024年三季度已反超主动型基金,标志着市场投资策略的显著转变。
发行规模与认购情况
本周新基金发行集中在周一(2月17日),共有25只新基金发行。其余基金分别于周四(2月20日)和周五(2月19日)发行。31只新基金中,18只认购天数超过10天,其中融通中证A500指数增强A认购时间最长,达40天;建信上证智选科创板创新价值ETF和苏新中证A500指数增强A认购时间均为26天。另有11只基金认购天数最少为5天,均为被动指数型股票基金。20只基金公布了募集目标,其中摩根恒鑫债A和摩根90天持有期债券A/C募集目标最高,分别为60亿份和50亿份。
科创板ETF的集中发行与市场影响
值得关注的是,本周发行的被动指数型股票基金中,许多产品跟踪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和上证科创板综合价格指数。13只科创综指ETF(例如鹏华科创综指ETF(589683)、易方达科创综指ETF(589803)、招商科创综指ETF(589773)、工银瑞信科创综指ETF(589503)等)的集中发行,若全部满额发售,将为科创板带来260亿元增量资金。这与2025年1月20日上交所和中证指数有限公司正式发布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和上证科创板综合价格指数密切相关,体现了投资者对科创板长期配置价值的日益关注。建信科创综指ETF在发行首日即完成20亿的发行目标,显示了强大的市场需求。
被动型基金对市场的影响:系统性风险与波动性
国信证券的研究表明,被动型基金的市场主导地位导致资金抱团现象更加集中在指数层面,降低了股市面临系统性风险的概率,但同时也可能增加市场波动性。被动型基金的调仓空间较小,依赖于指数权重,资金抱团相对稳固,难以打破。长期来看,大规模资金抱团可能导致市场对某些板块或个股的过度依赖,一旦外部环境变化或内部逻辑动摇,资金抱团的破裂将引发剧烈市场调整。
总结
2025年2月的新基金发行情况反映了中国基金市场持续演变的趋势:被动型基金的崛起,科创板的持续吸引力,以及由此带来的市场机遇和风险。投资者需密切关注市场变化,理性投资,谨慎评估风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